时间:2017/7/2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虚实分明的传统剪纸、立体逼真的铁艺书法、高雅精致的蛋雕……这些作品不但是极富审美情趣的美术品,也是巧夺天工的艺术品,展现出扶余在工艺创作领域的极致成就。技艺的发扬也使得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保护和发展下去,让传承的手工焕发出新的生机。

孙美贵的“十八种国画铁线描剪纸”

扶余民间剪纸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技法精湛,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说到扶余剪纸,“吉林省民间艺术家”孙美贵可谓代言人。现年70岁的她,出生于剪纸世家,继承家传剪纸技艺,大半辈子贡献于剪纸事业,设计作品包罗万象,从动物、植物、人物,到生活场景、传说故事,再到文字雕刻,样样难不倒她。多年来她荣获国家、省、市评奖百余项,部分作品被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友人收藏。年,央视“东方时空”曾为孙美贵做过40分钟的专题节目。

作为列入松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孙美贵的剪纸工艺被命名为“十八种国画铁线描技法”。在她的口传身授之下,王平、李晓宏等一批剪纸新人也正在迅速成长。虽然年事已高,孙美贵仍然坚持到中小学校教授孩子们剪纸技艺,当地热爱和从事剪纸创作的人越来越多。

“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我所肩负的重任不单单是传承,更重要的是保护和发展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对民族民间工艺品进行深度挖掘和开发。”孙美贵如是说。

史长安的“金属三维立体书法艺术”

在近日举办的纪念建党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松原市书法美术摄影民间艺术作品展上,一幅《金书铁卷颂长征》格外引人注目。这件由扶余人史长安创作的金属三维立体书法作品呈现出一种近似三维立体的效果,书艺焕彩、顽铁生辉,古朴庄重,堪称绝品。

史长安从小酷爱书画,师从闫洪波至今,曾得到过美术大师马克辛、苗根源等人真传。其室内设计作品《长安装饰设计场所》《中韩友谊城》等多次获国家和省级奖项。史长安创作金属三维立体书法艺术始于年2月,申报了国家版权局、版权保护中心作品著作权。他说,从事金属三维立体书法艺术创作,要融合书法、装饰艺术等多学科的技艺理念和手法,懂得金属工艺的机理效果,再考虑到视觉冲击力,最后靠的就是对制作材料的熟稔运用和自己的创意、感悟了。

他精心构思,巧妙设计,现已创作出近百件金属三维立体书法作品,不仅辉映了他的装饰设计事业,也为其艺术生涯独辟出一条蹊径。

李景奎的“环保鞋塑”

出生于扶余的李景奎是中国鞋塑第一人。他早期在松原市工人文化宫当美工,负责舞台艺术工作。年夏季的一个中午,李景奎突发灵感,一种新的艺术创作在他的大脑中形成了——鞋塑。在他的眼中、心中和手中,每一双废旧的鞋,都可以变幻成为一件神奇精美的艺术品。多年来,他将旧鞋、旧袜子、鱼骨头、麻袋、废旧瓶子等变废为宝,独创中国鞋塑。其作品生活化且造型独特,成本低,环保,有创意。

去年7月,李景奎艺术作品在松原市群众艺术馆开展,幅鞋塑、鱼骨画、金锦画、闲情逸趣等精雕细琢的艺术品前挤满了兴致盎然的观众。

自年以来,他的鞋塑作品多次荣获省、市级奖项。年,他的艺术被编入吉林省教材课本。年,其个人成就简介被编入《中国民间文艺家大辞典》,作品被编入《中国当代民间工艺名家名作选粹》。其鞋塑艺术、鱼骨画等在各级各类媒体都做过专题报道,部分作品被收藏于全国各大陈列馆。

张维杰的“景观雕塑”

张维杰自幼喜欢画画,一张废纸、一块木板,都是他创作的工具。在老三岔河镇,提起张维杰的名字,可能有人不知道是谁,但是一提“张画匠”,则妇孺皆知。“张画匠”,说的就是张维杰。

年轻时繁重的劳作,并没有耽误和抹杀张维杰创作的热情。他曾到鲁迅美术学院进修,技艺大增。缘于偶然,他第一次创作了一件雕塑作品,竟然惟妙惟肖,几欲乱真,从此一发不可收。多年来,他为全国各地制作了多幅大型水泥雕塑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泥雕艺术。在河北邢台,他雕塑的《蛟龙游海》、《送福观音》、《金龙盘柱》等,总是吸引游览者驻足观望;在河北卧龙生态园,他雕塑的《碧波晨曲》、《牡丹富贵》、《松鹤吉祥》等,传递出质朴典雅的生活情怀;在甘肃舟曲,他雕塑的《鲤鱼跳龙门》、《十二生肖图腾柱》、玄关壁画《黄山迎客松》、《八骏图》、仿铜作品《岁寒三友》、《富贵满堂》等,平铺出一条壮观的生态走廊;在山东淄博海丰园,他雕塑的《龙腾盛世》、《君王出行》、《太公垂钓》等,让观赏者身临其境,流连忘返。他还曾在江苏瑞阳制作了西周出土文物兽头花纹《鼎》、《沈括》等作品,为南方城镇增添了浓郁的传统文明气息。

李建昌的“面塑”

面塑技艺在扶余的唯一传承人,叫李建昌。他承袭先祖的面塑技艺,又经过数十年的技术革新,至今已经全面成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既保有传统面塑技法的构思、又包含新文化元素在内的艺术品类和风格。他创作的各种鸟兽、家禽,各色花朵和古今人物等,被省内外众多专业文化工作者和民间人士收藏,在当地群众中具有广泛影响。近日,扶余面塑传统技艺已经申报松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李建昌生于年,自幼对家传的面塑技艺情有独钟。其曾祖父李德原籍山东济南,是当地有名的面塑艺人,后随闯关东人流落户于现在的扶余市;祖父李金福和父亲李治都继承了这门技艺;到李建昌这代,面塑技艺已经传承了一百多年。

经过不断努力和汲取经验教训,李建昌尝试把绘画和西方雕塑的技法融入到面塑技艺上来,从原来只能塑造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和喜庆娃娃几种单一形式,扩展为现代题材和传统题材兼具、多种内容和手法并用。于是,《新春乐》、《喂鸡》、《磨豆浆》、《二人转表演》、《嫦娥奔月》、《金玉满堂》等作品纷纷出炉。他还把从祖父那里学来的“豆沙果”面塑食品加以创新,制作出现代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各种时尚作品。

相信,在李建昌的手中,会推陈出新更多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传承价值的艺术品。

李学明的“蛋雕”

一枚小小的鸡蛋能做什么?在普通市民看来,鸡蛋可以吃,可以用来做美容,但是在扶余市三岔河镇52岁的市民李学明手里,一个个普通的鸡蛋经过精雕细琢,就变成了一件件动感十足的蛋雕艺术品。据他介绍,蛋雕就是在禽类的蛋壳上雕刻图案,可以浅浮雕也可以镂空雕,还可以根据需要给雕好的蛋壳上色或添加十字绣的元素。

走进李学明家里,记者亲眼见识了他的蛋雕绝活。制作蛋雕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先在蛋壳顶部或底部打孔,取出蛋液,用水清洗三、四次之后,让蛋孔朝下自然阴干,大概需要2—3个月时间。开始雕刻之前,要先用铅笔把图样画在处理好的蛋壳上。然后用刀子在蛋壳上轻轻刻出轮廓,再把蛋壳上的铅笔印擦掉。接下来就是根据图样的明暗决定雕刻的深浅,这时需要注意由浅入深一层一层雕刻,不能心急。最后,为了更好地保存作品,可以给蛋雕加个底座和玻璃罩,这样一件作品就完成了。

在近日举办的“文艺扶余”艺术展上,李学明创作的鸵鸟蛋雕《龙珠》、鸸鹋蛋雕《蒙娜丽莎》、鸡蛋雕《十大元帅》、《五个伟人》等作品,吸引诸多观赏者驻足拍照。

    

赞赏

长按







































鍖椾含鐧界櫆椋庡摢閲屽尰闄㈠ソ
姝︽眽娌荤枟鐧界櫆椋庡尰闄?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