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5/1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本报记者杨悦

在我省奋斗者坚实的步履中,年即将落下帷幕。

刚刚过去的一段时间,好消息不断传来:

今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6亿斤,连续8年突破亿斤,继续保持全国第五位;单产实现每亩.4斤,全国排名第四位;

入冬以来,省内各地冰雪节相继开幕,各大雪场、冰雪乐园人流如织,丰富的“冷资源”让吉林的冬天火热非常;

11月30日,龙蒲高速公路实现通车,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公里;

12月15日,国内首条磁浮旅游专线——广东清远磁浮项目首列车在中车长客下线;

12月20日,一汽红旗品牌年度生产超过20万辆,实现历史新跨越……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科学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运行企稳向好,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进展,书写了一份精彩的“发展答卷”——

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

乘风蓄力,千帆竞发

在高质量发展新路上阔步前行

“十三五”收官之年,吉林人民埋头苦干,攻坚克难,迈出的每一步都铿锵有力。

习近平总书记5年之中第三次视察吉林,亲自为我省掌舵领航、把脉定向、打气鼓励,为加快推进新时代吉林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全省干部群众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倍增信心。

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全省上下勠力同心,全力攻坚——

截至目前,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未脱贫人口全部达到退出标准。

一张张面孔笑意盈盈,一座座村庄美丽如画,一幢幢新居星罗棋布,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一项项产业生机盎然……吉林人的小康,不再是梦。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我省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企业复工复产,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稳增长,尽最大努力把疫情对经济影响降到最低——

坚持“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在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及时出台相关文件,坚持清单化、图表化、手册化、模板化、机制化推进“六稳”“六保”任务落实,有力维护了全省经济稳定发展。

企业发展是经济社会进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今年以来,为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充分激发企业振兴主体作用,我省打出“组合拳”——

召开全省服务企业大会,启动“吉林省企业家日”,扎实开展工业服务攻坚、万人助万企、服务企业周等行动。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企业,像善待亲人一样善待企业家,让企业和企业家从每一项政策、每一个行动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关心和支持。

纵观全年,省委、省政府高屋建瓴,多措并举推动经济发展——

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统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加快实现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决定》和《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制定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的号角;

着力推进消费回升,深入实施旅游、汽车、餐桌、城乡等“十大消费回补”行动,出台促消费扩内需系列政策举措;

初秋8月,天下吉商共赴第五届全球吉商大会之约,共叙乡情友谊,共话创业发展;

金秋10月,年中德汽车大会如约而至,推动两国汽车产业深度合作、“政、产、学”全面交流;

变更公主岭市代管关系获国务院批复,长春、公主岭同城化协同发展,长吉长平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初见雏形;

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揭牌成立,助力中韩经济合作向创新合作、园区合作拓展。

发动引擎,提挡加速

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是我省开展“三抓”“三早”的第五个年头。借着发展的东风,全省上下齐心协力抓环境、抓项目、抓落实,着力扩大有效投资,聚焦“十个围绕”谋项目,围绕“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落项目,启动新基建“”工程项目。1至10月份,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8.8%,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7.0个百分点,居全国第四位。

2月25日,在全省上下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全面启动了新一年“三抓”“三早”行动;

4月15日,迎着春光,吉林省“三早”项目暨中国一汽红旗新能源汽车工厂项目开工仪式举行,个大项目集中开工,“三早”行动形成强大动能,掀起项目建设新攻势新高潮;

春夏秋三季,省领导分赴全省各地,抓开工、推进度、抓目标,为项目建设加油鼓劲……

在“三早”行动的强力推动下,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建设捷报频传。

12月11日,长春城市轨道交通6号线01标段“振兴2号”盾构机,在长春西站至祝家屯站盾构区间右线胜利贯通,这是长春市城市轨道交通6号线首个双线贯通的盾构区间。

隆冬时节,气温骤降,为了早日建成通车,长春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没有停歇,进入冬季施工模式。

今年以来,长春轨道交通2号线东延线、2号线东东延线、2号线西延线、3号线东延线、4号线南延线以及5、6、7号线建设“万箭齐发”。

“我家住在地铁旁”,承载了许多长春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初秋时节,白城市项目建设传来好消息——吉林梅花氨基酸有限责任公司二期年产30万吨谷氨酸钠项目正式投产。项目总投资30亿元,环保设施占总投资的1/3。

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一袋袋打包好的谷氨酸钠被整齐地摆放在成品存放区域,即将被销往各地。项目建设期间,白城市积极协调各级部门帮扶企业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白城工业园区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服务政策,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国庆节期间,为了抢抓建设进度,我省众多项目建设者们放弃休息时间,全力以赴赶工期。

走进吉林大岭汽车物流经济开发区,负责吉林省龙越华物流有限公司仓储物流建设项目的工人们正在进行主体架构作业,项目自4月18日开工以来,进展顺利。

据了解,项目建成投产达效后,将为一汽集团提供汽车配件存储及配送服务。而其所在的大岭汽车物流小镇已引入物流类重大项目30个。

今年以来,一汽红旗产能提升、扶余鲁花浓香花生油有限公司10万吨花生油生产及6万吨花生米仓储和筛选、宁波北仑·吉林汪清健康科技孵化园、吉林梅花二期年产30万吨谷氨酸钠等项目竣工投产,一个个重点项目汇聚、生长,为全省经济增长构建了牢固的“稳定器”。

活力四射,多点开花

产业结构优化动力澎湃非常

年,我省延续近几年产业结构优化的强劲势头,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继续改造升级,医药健康、装备制造、旅游等新的优势产业和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航空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

走进国内最先进的“智能工厂”和“绿色工厂”——中国一汽红旗工厂H总装车间,各条生产线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工人和机器人生产设备配合默契。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一辆无人驾驶小车停在记者面前。原来,这是负责车间内物流配送的AGV智能小车。经过编程,AGV可以按照固定轨道输送配件到指定工位,真正做到智能物流。

遭遇疫情,中国一汽以创新应万变。

企业通过思维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打造有竞争力的智能网联技术平台、总成产品及衍生服务;全面实施新能源xHEV、EV、FCV三条技术路线,全力实现年红旗品牌全系电驱化、年推出15款电动车型的战略目标;聚焦前瞻新魅化、电驱节能化、智能网联化等七大领域,深入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转型如中流击水,需破浪前行。从“傻大黑粗”向“高精尖新”跃进,昔日的工业“老大哥”正华丽蜕变。

时速公里京张奥运高铁开始批量化生产运营,一列又一列具有节能环保、主动安全、智能维护等特点的新型列车在中车长客陆续下线;25颗“吉林一号”卫星长守苍穹;吉林化纤1.5万吨碳纤维项目启动,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7.6亿元;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旗下长春光华微电子设备工程中心有限公司研制成功国内首台商用12英寸全自动晶圆探针台……

身处全面振兴关键期的吉林老工业基地在创新中突破,在蝶变中成长,转型升级的步伐日渐铿锵。

最近一段时间,吉林冰雪频上“热搜”。

新雪季,万科松花湖、吉林北大湖、长白山国际度假区等省内知名雪场迎来了不少新老滑雪爱好者,成为“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生动诠释。

“在网上搜攻略,好多朋友都推荐到吉林来。”武汉游客王女士冲着我省雪场的粉雪、静风慕名而来,她兴冲冲地告诉记者:“在长白山这座雪场体验过后,感到它四面环山,确实没什么风,很适合滑雪,以后也会推荐更多的朋友来吉林玩雪!”

据了解,雪场开板当天,即迎来多位游客,可谓开业即旺季。

时钟拨回到今年夏天,在吉林北山四季越野滑雪场内,孩子们在冬天一样的环境下进行越野滑雪训练。滑冰雪、泡温泉、看雾凇、赏冬捕……层出不穷的“暖”元素正在让吉林冰雪“冷”资源的品牌越叫越响。

吉林的冬天,一种颜色,万种风情;吉林的夏天,清爽宜人,多姿多彩。旅游产业发展已然成为我省经济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十四五”起航在即。拥抱新时代,踏上新征程,2万吉林人民定会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开创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局面。

来源:吉林日报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