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从日本古代的神话故事中,就可以看得出来,日本是一个好斗,热衷于扩张的国家;在日本最初的创世神话中,当时大地尚未凝成,只是些漂在水面上的蜉蝣一样的东西,如水母般漂浮不定。十分不稳定,于是众天神就诏示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去修固国土。

二神站在天之浮桥上,将众神赐予的天沼矛探入海中并搅动海水,再将矛提起。这时从矛尖滴下来的海水凝聚成岛,这就是淤能基吕岛。后来又通过两人的结合,诞生了后来的日本诸岛;后来须佐之男觉得出云国太狭小,于是用锄头将朝鲜半岛多出的那块砍去,并拉向了日本,形成了今日出云国小津港到杵筑的御崎这一段海岸;后又拉来了两块别的领土。

可见,在日本的神话中,就对对外扩张充满着野心,尤其是朝鲜;所以后来日本数次对外扩张,首选地都是朝鲜;现在来看看古代日本的两次对外扩张吧:

第一次是发生在唐朝初年,当时中国处于唐高宗统治时期;唐朝建立后,接替隋朝遗志,数次出兵高句丽。虽然屡战屡胜,但就是不能彻底将高句丽灭国;当时高句丽、百济和靺鞨达成联盟,而新罗则是唐朝的附属国。公元年,新罗国向唐廷告状,说高句丽、百济、靺鞨连兵,攻取新罗三十多城。唐廷下诏劝和,不听。

作为帝国仲裁者,唐廷于年,诏派左卫大将军苏定方等人率兵攻讨。围魏救赵,断其一方。唐军并未直接救援新罗,而是集中力量进攻高句丽的帮凶百济。百济同高句丽一样,“扶余别种也”,当时的国王是扶余义慈。唐军从城山渡海,在熊津口大破百济军,又克真都城,击灭百济军主力,“斩首万余级,拨其城”。

最后百济被唐朝轻松灭国,但是百济国王族余孽并不甘心被唐朝灭国,屡屡反叛,其中百济王子扶余丰就是其中的典型;但是扶余丰自知以自身的实力,并不足以打败唐朝军队,于是东渡大海,向当时的日本求援;而日本早有野心,双方达成协议后,日本出兵朝鲜。

双方的决战地点选择了白江口这个地方;公元年,刘仁轨水军率先行至白江口。很快,倭国水军四百余艘也绵延驶至。宽阔水面上,唐、倭两路水军对峙。双方合战。唐军四战皆捷,水陆连胜。虽然唐军军船在数量上占绝对劣势,但隋唐时期中国的造船技术还是非常高超,船壁高而坚,设计精良,日本的兵船与之相较,自然简陋寒酸。

当时,倭奴还未从中国偷师学艺,技术方面落后得很,兵将甲胄质量又不好,唐军箭雨之下,倭兵倭将往往被射得透心凉。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刘仁轨自然通晓“火烧赤壁”之事,倭奴当时还不像唐以后那样精通中华典故、兵书,四百多艘破木船蛆一样挤在一起,被唐军连发火箭,顺风投火,一时间“烟焰涨天,海水皆赤”。

烧死呛死外加弃船跳水淹死,一万多倭奴军全都沉到白江口水底。海上大败,百济、倭奴陆军也抗不住唐、新联军的进攻,被杀得人仰马翻。扶余丰脱身而逃,唐军最终是“获其宝剑”,这个“百济王”竟不知所之,人间蒸发了。周留城内拒守的百济王室扶余忠胜、扶余忠志兄弟知道大势已去,率城内守军、士女以及未被杀掉的倭奴兵将,“一时并降”。

当时,倭人好像还没养成临败自己用刀掏肚子的习惯,一系列小矬个子军将,通通跪伏于泥淖之中,听凭唐军与新罗军发落。五、六万倭奴军,死的死、伤的伤,降的降,跑的跑。日本在此战之后,对唐朝彻底诚服,并全面学习唐朝的科技、文化和制度等,并在此后的九百余年里,都不敢有任何野心。

第二次,也就是九百余年之后,当时中国处于明朝万历皇帝统治时期,万历皇帝是明朝历史上争议最多的皇帝之一。万历前期,张居正主导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外军事也接连获胜,朝廷呈现中兴气象,史称万历中兴。但是万历皇帝执政后期荒于政事,二十多年不再上朝,国家运转几乎停摆。尤其是强征矿税亦是在位期间被称为一大诟病,使明朝逐渐走向衰亡。

而当时的日本,太阁丰臣秀吉已经基本统一日本,为了平息国内武士对分封不均的不满并为削弱各个诸侯势力。决定对外发兵,以获取更多的土地。年3月,丰臣秀吉共调动军队九个军团共14万人渡海至朝鲜作战,以宇喜多秀家为总指挥官。在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后,丰臣秀吉以朝鲜拒绝攻明为由,于4月正式开始了对朝鲜的战争。

日军在战争初期处于优势,一个月攻陷朝鲜京城,驱逐朝鲜国王李昖。明朝集结辽东及三千戚家军约4万人由李如松统领,奔赴朝鲜作战。日军在平壤之战大败后后撤,而明军因兵力也无法进行大规模作战,在碧蹄馆之战后双方开始议和。在年,战争第一阶段基本结束。

年正月,日军14万大军再侵朝鲜。朝鲜二次求援,明朝初次调集4万兵力赴朝救援,后续不断增兵,最高至7万。日军在丰臣秀吉死后难以为继,遂全部从朝鲜半岛撤退。这是一场三方都损失惨重的战争,日本元气大伤,德川家康上位;朝鲜直接是灭国后再复国的,元气大损。

而明朝,在此战中也没捞到任何好处,经济和军事力量大为削弱,导致后金的崛起,并最终导致萨尔浒之战中被努尔哈赤击溃,从此明朝在辽东的控制陷于崩溃。但此后的日本也老实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清朝末年之时,才敢挑衅中国。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