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5/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文中图片,除去玉佛寺珐琅掐丝佛像以外,其他皆来自于网络。部分照片来自于不知名网民摄于《幽蓝神采——元代青花瓷器大展》。在此感谢他们的高清无码细节大图,才有这篇文章的出世。若涉及版权,可联系注明出处和作者,或者联系删除

谢谢~~

大家耳熟能详的那首《青花瓷》的歌词

并不是方文山胡乱拍脑袋想出来的

马未都虽然质疑“瓶底书汉隶”的正确性

却也在方文山的解释后,终归称赞有加

在写这篇文前,这首歌也只是略知一二

而在写的过程中、收拾电脑打烊回家路上,

它却无数次单循

佩服周董对中国风流行乐的信手拈来的才华

佩服方文山用歌词把青花的美润物细无声

而我,也就啃书查阅,作这篇笔记罢~

素坯(胚)

素坯,指未上釉之前的陶坯

以景德镇的青花瓷为例

素坯以高岭土制成

有浅淡雅致的隐约光泽

素坯

釉(glaz)

出现于商代,是一种玻璃质

若施于陶器上,既可美化,又可保洁

是陶瓷史上一次质的飞跃

釉若施于金属

则称“珐琅”

珐琅掐丝佛像,玉婵摄于上海玉佛寺

因为白釉的烧制工艺比青釉复杂得多

所以最早出现在汉代

比青釉瓷器晚了多年

甜白釉

青花瓷的产地

涉及云南玉溪窑、浙江江山窑

还有最为著名的江西景德镇窑

前两者品质和产量远不及景德镇

所以各界普遍认可的青花瓷

几乎指的都是景德镇产青花

景德镇古法制釉:釉无灰不成

灰,即釉灰:

熟石灰与景德镇特产的狼萁苹层

叠烧炼数次后,

用人溲浸渍陈腐而成

狼萁苹,俗称凤尾草

二灰

用烧过的凤尾草和熟石灰

每样一层叠在一起

在腐化中人为的在上面小便加快腐化

腐化后再经过淘洗

第一次淘洗出来的叫头灰

用于配制粗瓷釉

剩下的残渣再次经过浸腐和淘洗

叫做二灰

用于配制细瓷釉

釉果

将釉石舂细淘净,制成土砖状,即釉果

古法传统的石灰釉以釉果和釉灰制成

釉灰8%--25%

釉果75%--92%

视釉果的用量由多到少

透明程度逐渐增加

唐青花

泛指的青花瓷

始于唐朝(滥觞时期)

中国考古最早于年

在扬州唐城遗址发现青花残片

它们产自河南巩义

著名的唐白瓷、青花、三彩产地

史称:河南巩县窑/巩义窑

年印尼海域“黑石号”唐代沉船上的青花碗。

青花瓷的基础釉色是白釉

而一般瓷土和釉料

都或多或少含有一些氧化铁

器物烧出后必然呈现出深浅不同的青色来

将瓷器釉料中的含铁量降低到0.75%以下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白瓷

在白地青花出现之前

也许更多人看到的是泛着青色的

“青地”青花瓷

绘有“曲棍球图”的唐代青花塔形罐

由于唐朝白釉的烧制工艺局限

和青花色料的运用不同

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

并不属于真正的“青花瓷”

只是当时唐三彩的副产品

宋青花

宋青花残片

年,浙江龙泉县金沙塔出土的宋代青花碗

宋青花和唐青花

没有半毛钱关系

世界上的宋青花可能只有几十个

虽然从美学价值上来说

可能远远低于普世的标准

但物以稀为贵

一个“丑八怪”的宋青花

价值也可能上百万

青花瓷真正登上历史舞台

精彩地舞剑弄刀

成为一个一个千古绝唱

还要多谢蒙古人们

元青花

我们暂且不谈“靖康耻,犹未雪”撇开“战争机器”或“镜花水月”

无论如何,元青花在中国陶瓷史上

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马背上的民族

把那种豪迈气度

淋漓尽致表现在青花瓷器上

将青花绘画艺术推向顶峰,

确立了后世青花的繁荣与长久不衰。

元青花缠枝牡丹云龙纹罐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

严格意义上来说

元青花,才是真正的青花瓷鼻祖

在瓷胎方面

景德镇的元青花

真正意义上做到了素胚勾勒

蒙古人痴迷于汉人的文化,

在那个杂剧繁荣的元朝

各种汉人的历史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

深深唤起了蒙古人的共鸣

将故事凝结在结实的青花瓷上,

带在马背上,随军漂泊

它们让蒙古人可以随时随地

欣赏那回味无穷的戏剧故事。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

全球目前仅存八件元青花人物故事大罐

件件取自中国经典故事

器形纹样处处精美绝伦

鬼谷子下山图罐于年伦敦佳士得

创下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

拍得2.3亿人民币

由英国古董商GiusppEsknazi先生拍得

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

收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是该馆的“镇馆之宝”,

中国瓷器三绝之一

这样的青花梅瓶全世界只有三件,

另两件已流传到国外,

而且尺寸比这件小,

釉色、纹饰也不及这件精美

青料:苏麻离青

元青花能绽放这名扬内外的美,

一种进口的青花色料(简称“青料”)

功不可没

苏麻离青

来自伊拉克萨马拉(Samarra)

英文名smalt

atypofsilicaglasscolourddpbluwithcobaltoxid

一种深蓝色含氧化钴的石英玻璃

看到这种蓝色完全没有抵抗力的人

请和我一起举手……

苏麻离青的青花

呈色浓重青翠,色性安定,

含铁高而含锰量低,

0.25%的氧化钴在釉中呈现艳丽蓝色,

1%的氧化钴在釉中呈现深蓝色,

氧化钴高于1%时,呈现蓝黑或黑色。

银黑色四氧化三铁结晶斑,

即“铁锈斑痕”,俗称“锡光”。

景德镇珠山御窰场出土的苏麻离青料青花瓷标本

(未必是元青花标本)

吃胎(下凹)

苏麻离青和胎釉等因素共同作用下,

釉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凹

苏麻离青用于釉上和釉下

会有不同的效果

景德镇珠山御窰场出土的苏麻离青料青花瓷标本

(未必是元青花标本)

元青花分为延祐期、至正期和元末期,

其中又以“至正型”为最佳。

苏麻离青的使用,

大约就是元朝至正年间

至正十一年款元青花云龙纹象耳瓶

现藏大英博物馆

(图片摄于上博元青花大展)

是不是又错过一次旷世大展?!不管你是不是,反正我是……TTATT

这对象耳瓶,如今是“十亿不卖”

关于它,有个插曲,

不得不提一下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旅英华侨吴赉(lai4)熙

带着一对罕见的青花云龙象耳瓶

请当时专家高手品鉴并想要出售

其中一件的颈部记有六十二字铭文

“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

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

喜舍香炉花瓶一付,

祈保阖家清吉子女平安。

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

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

遗憾的是

这对珍贵的文物被当时几乎所有的“高手”

认为是赝品而拒之门外

中国人在自己的家门口

失去了首先认识元青花的机会。

最后这对象耳瓶,

被英国的一位中国古陶瓷收藏家

大维德爵士(Sir.PrcivalDavid)收藏。

有人说,

这些是被外国人抢去的

应该通过政府声讨拿回来

也有人说应该买回来。

其实

有很多类似于这对象耳瓶的文物,

未必是老外抢去的,

而是我们自己没眼光

不懂珍惜,反而卖给别人的。

有人说

“拿回来干什么,放在他们那里才好。”

哎。。元芳们,怎么看?

说回正题

在至正年之前

景德镇的工匠们,应用的国产青料,

采自江西和浙江

所制元青花以民间殉葬小件器物居多

国产青料含锰量

是苏麻离青的20甚至30倍

所以即便也是元青花

所制艺术效果

与苏麻离青的元青花大相径庭

它们多分布在东南亚地区

如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一带,

为满足东南亚人陪葬需要的外销商品

国产青料绘制元青花龙纹玉壶春瓶

所以元青花虽然享誉中外

但价格上有着很大的悬殊差异

最昂贵的是纯苏麻离青料,

进口+国产混合青料次之

最后,纯国产青料则最为便宜

不难发现

那些用苏麻离青绘制的青花

通常是一些大件

大罐、大瓶、大盘等

其原因乃是它们大多为出口产品

要迎合伊斯兰国家使用者习惯和需要

大罐

高形、矮形、八棱形3种

八棱器是元朝创新品种

元青花松竹梅纹八棱罐

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瓶类中

玉壶春瓶和梅瓶最为常见

元青花海水白龙纹八方梅瓶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馆

元青花蒙恬将军图玉壶春瓶

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盘类:

有大盘(口径45厘米以上)

中盘(口径一般为30厘米左右)

元青花莲池游鱼纹盘

湖南省博物馆藏

元青花莲池鸳鸯纹盘

藏于伊朗国家博物馆

青花蕉叶瓜果飞凤纹菱口盘

伊朗国家博物馆藏

是不是美得令人发指了?

天啊…写不下去了…

我要去吸氧…………

真不知道当时如果去上博的展

会不会就地昏厥还是泪流满面呢

由于小编低估了其博大精深

青花瓷的第一篇的篇幅

已经远远超过预期

光元青花的璀璨

就足以耗费大量笔墨和精力

其中元青花人物八大罐

将专门深入写为一篇专题

敬请期待~

文末有视频彩蛋

请勿错过~

在此再次向古代伟大的工匠们

致以最深的敬意

吾華瓷品尚矣。而今不古若者。

原因甚繁複也。

曰胚胎。昔之土質細膩。今則麤劣矣。

曰手工。昔之模範精整。今則苦窳矣。

曰釉質。昔之堊澤瑩潤。今則枯燥矣。

曰彩色。昔之顔料鮮明。今則黯敗矣。

曰式樣。昔之古意深厚。今則俗惡矣。

曰畫手。昔之寫生雅緻。今則蠢謬矣。

曰火侯。昔之出窯完美。今則薛暴矣。

——摘自《匋雅》我国著名瓷器专著。

原名《古瓷汇考》陈浏

洋洋洒洒,切莫见笑

才疏学浅,望多指正

谢谢阅读,欢迎转发

玉婵

禅房:中国传统手工艺集成空间

——买手店,展览,交流,学习,等等

上海卢湾淮海中路弄和合坊65号一楼

来访请联系预约

视频,来源:天工开物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